首页

冷美s女王视频

时间:2025-05-28 17:21:34 作者:全球首艘水体自然交换型深远海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成功下水 浏览量:78893

  中新网珠海5月27日电 (记者 邓媛雯)由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投资2.6亿元建造的水体自然交换型深远海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27日在广东江门正式下水。“湾区伶仃”号成功下水,标志着中国深远海养殖迈向“科技牧海”新纪元,将为珠海建设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注入强劲动能。

全球首艘水体自然交换型深远海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27日在广东江门航通船厂顺利下水。梁冠贤 摄

  据了解,“湾区伶仃”号是世界首例、中国首艘符合船级社规范设计的可自航移动养殖平台,也是国内首创的集智能养殖、节能环保、渔旅融合于一体的超级养殖平台。

  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副总经理苏庆龙介绍,“湾区伶仃”号总长155.8米,设有12个独立养殖舱,养殖水体约8万立方米,年产能可达3000至5000吨,相当于陆地5000亩鱼塘的产量,是当之无愧的“养殖航母”“深海粮仓”。

  同时,“湾区伶仃”号应用了独创的全球首个船型首尾与柱稳式框架钢结构船身融合构型、水体自然交换技术,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提升渔获品质。工船具备自主航行能力,能够选择最佳养殖区域并躲避台风等自然灾害。

  据介绍,“湾区伶仃号”预计今年8月在珠海万山海域投产,未来将专注于养殖金鲳鱼、章红鱼、红瓜子斑鱼等高品质海产。

  苏庆龙表示,“湾区伶仃”号自2022年11月立项以来,先后克服了作为创新型项目在立项审批、设计论证、建造审核、登记注册等各环节遇到的挑战,成功让“全球首创珠海造”从蓝图变为现实。

  下一步,珠海海洋集团将坚持高标准冲刺工船剩余舾装任务,力争工船实现8月交付运营,深入探索和践行海洋经济多元化发展新路径,助力珠海“百千万工程”,为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珠海方案”。(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甘青两省携手织密祁连山和黄河重要支流等生态修复网

北京9月27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9月27日向媒体发布消息说,中欧合作研制的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英文缩写SMILE,简称“微笑卫星”)已经完成正样产品研制,即将赴欧整星集成。

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森林“粮库”让中国饭碗更丰盛

按照“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工作安排,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傅小云于2022年5月到三都自治县人民医院任院长,开展“组团式”医疗帮扶工作。到任后,他便按下了三都自治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快进键”。

国际标准化组织农业领域技术委员会秘书处首次落户中国

“现在从手抄报到美术比赛都越来越卷,孩子辛辛苦苦画半天,也还是跟那些找专业老师代画的没办法比。眼看别人花钱买来的作品最终拿大奖,孩子心里肯定不平衡。”作为家长,程女士对代画行为极力反对,“这样下去,只会让学生和家长的负担越来越重。如果找‘枪手’才能获奖,那比赛也就失去了意义。”

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达77.5%

在数智宜居方面,杭州首创“房屋身份证”,形成房屋全生命周期治理模式;其智慧医疗则首推先看病后付费和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创新改革,大幅改善民众就医体验、节约医疗资金。

提“智”向“新”、脉动强劲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成果丰硕

这些国际运动员们还体验了剪纸、糖画等中国传统手工艺。在老师们的指导下,队员们亲手剪出上海明日之星排球争霸赛logo及十二生肖的图案,还利用麦芽糖绘制出排球及上海地标“三件套”的图形,亲身感受传统中国文化的魅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